西点军校半日游

上周末到久负盛名的西点军校来了个半日游,结合游客中心的短片、展览,加上校园游大爷的讲解,总结记录一下。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成独立战争时期,建校后的辉煌历史,以及现代西点教学简介三个部分。

哈德逊河是北美重要的水路运输道路,南端入海口位于重要港口纽约。如果哈德逊河被英国控制,独立倾向强的新英格兰将与其他殖民地分开。因此双方都要争夺哈德逊河的控制权。哈德逊河由北向南流动,在西点变窄,五百米内有两个近九十度的急弯,急流和强风使得行船不易。在此修建碉堡可以更有效地打击通过的英军船只。华盛顿曾评论西点是控制整个大陆的关键(a key to the continent)。

西点附近的地图

除了岸上的碉堡,大陆军还在河里放置了大铁链,进一步阻碍英军船只通行。铁链每年冬天要拆除,第二年春天再重新安装,避免冬季河水结冰造成损坏。战后大铁链的大部分被熔化用于其他用途,只留下13节,代表最初独立的13个殖民地。

大陆军在哈德逊河其他地方也有这种 岸上碉堡+河中阻碍 的设置,例如在下游曼哈顿岛北部的华盛顿堡和李堡中间的河面下放置chevaux-de-frise(削尖的原木)。历史证明那里的水面太宽,对英军船只的阻碍效果有限,但英国舰队从未接近过西点,所以大铁链的实力也从未受到考验。

13节铁链

导游大爷跟我们解说时强调了这段历史时期的三个人物,一个英雄,一个坏人,一个受害者(a hero,a villian,a victim)。

英雄是波兰工程师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Thaddeus Kosciuszko)。1776年,年仅20岁的他来到北美,作为工程师加入大陆军参加美国独立战争。1777年,他为大陆军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制定了成功的防御策略。1778-1780年,他指导了西点大部分防御工事的设计和建造。战后1784年回到波兰,领导了1794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斯丘什科起义(波兰国歌歌词中的东布罗夫斯基也参与了,意外的联动)。他也和普鲁士的冯·斯图本法国的拉法耶特侯爵一样,成了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的国际友人的杰出代表。

坏人是本尼迪克特·阿诺德。他在独立战争中为大陆军屡建奇功。1775年5月,参与占领提康德罗加堡,为波士顿围城战最终胜利奠定基础。1777年9月,在被誉为独立战争转折点的萨拉托加战役中表现极其英勇,率军取得胜利。此战结束后法国正式与美国结盟,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美国这边倾斜。1778年6月,英军撤出费城后,他担任费城军事指挥官,与保皇(亲英)派交好。阿诺德叛变的原因很复杂,可能包括对晋升速度的不满,保皇派新老婆的影响,与费城民政当局长期不和等等。1779年,阿诺德开始与英军秘密接触。1780年8月,华盛顿让他负责西点的防御工作,但阿诺德计划将堡垒交给英军。9月计划败露,他叛逃至纽约市,加入英军。

受害人是约翰·安德烈。他是阿诺德的英军联络人,与阿诺德会面后被民兵抓获。华盛顿向英军提出用安德烈换阿诺德,被英军拒绝。虽然美军中很多人,包括拉法耶特侯爵、汉密尔顿等人都对安德烈表示同情甚至反对处以死刑,但华盛顿依然决定以间谍罪处以绞刑。遗体后来被运回英国,安葬在西敏寺。汉密尔顿如此评价:也许从来没有人死得如此合乎正义,却又如此不应该死。(Never perhaps did any man suffer death with more justice, or deserve it less)。从法律和军事角度来说,安德烈作为间谍被处决是完全合理的,符合战时法律。但从人格品质来说,安德烈是一个高尚、有才华的绅士,个人品格令人敬佩。

  • 1790年代,华盛顿、诺克斯、汉密尔顿、约翰·亚当斯等人希望建立军事学院培养军事人才,避免以后战时依赖外国同盟提供工程师和炮兵,但遭到了国务卿杰弗逊等人反对。杰弗逊对于欧洲的专业军队和军官阶级十分反感。但后来杰弗逊当总统后认识到强大的军队对于保卫新生的政权非常重要,加上美国向西持续扩张,国防压力也不断增大。最终,1802年,杰弗逊总统授权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在西点建立美国军事学院,俗称西点军校。早期学校重点培养美军急需的工程师,建造铁路公路桥梁港口,勘探美国西部新领土地形等等。1866年学校的主管机构由工程兵团转移到战争部之前,校长一直是工程师军官。短片中提到第一届毕业生仅两人。现在每一届毕业生约一千人。
  • 1817-1833年,第五任校长塞耶(Sylvanus Thayer,1808届毕业生)为学校各个方面奠基,被誉为“西点军校之父”。
  • 1846-1848年的美墨战争是西点军校毕业生第一次参加大规模战争。
  • 1861-1865年,南北战争。西点军校毕业生为北军和南军分别提供了762和304名军官,直至双方总司令。导游大爷提到,内战的65个主要冲突中,60个是由西点毕业生指挥的。

内战纪念碑,四周的土地上炮筒朝下,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希望不要再兄弟阋墙。附近的区域叫做战利品角(Trophy Point),陈列了许多从敌军缴获的大炮,包括萨拉托加大捷、内战等。

  • 战后,西点毕业生继续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为国出力,代表性的成就有:1884年建成华盛顿纪念碑,以及1914建成巴拿马运河。怎么样,能文能武,文体两开花,就问你服不服。插个题外话:华盛顿纪念碑建成时是世界最高的建筑(169米),可是仅仅五年后(1889年)就被埃菲尔铁塔(330米)大幅超越,高度几乎翻番了。法国人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啊。
  • 后来西点毕业生在一战、二战等战争中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

长灰线

游客中心展览的一开始就强调的“长灰线”(The Long Gray Line),字面意思是西点学员穿着灰色制服列队行进时形成的长队列,象征着西点校友之间的精神传承。上方五位优秀毕业生代表,绝对是全明星阵容,从左至右依次是:

  • 尤利西斯·格兰特,1843届毕业生,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军总司令,战后出任美国总统。2024年被追授陆军六星上将。
  • 约翰·潘兴,1886届毕业生,一战美国远征军总司令,美军史上第一个陆军六星上将,也是唯一在世时获得此军衔的人。
  • 麦克阿瑟,1903届毕业生,1919-1922年担任校长,二战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五星上将。
  • 艾森豪威尔,1915届毕业生,二战盟军欧洲战区总司令,五星上将。战后出任美国总统。
  • 奥马尔·布拉德利,1915届毕业生(艾森豪威尔的同学),二战盟军在北非和欧洲的重要指挥官,五星上将。

1915届毕业生被称为"群星荟萃的班级"(The Class the Stars Fell On),164人中有59人(36%)获得了将军军衔。在这之前这个称号属于1886届毕业生(潘兴那一届),77人中有25人(32%)成为将军。两拨人恰好赶上了两次世界大战,时势造英雄。

导游大爷还提到三位20世纪毕业的五星上将个性不同:麦克阿瑟对军事纪律和传统非常重视,学业优异,毕业时排名第一;艾森豪威尔成绩中等,但展现出了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实用主义态度;布拉德利介于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之间。

还有两位将军虽然没有进入“先发五虎”,但也值得一提:

  • 亨利·阿诺德,1907届毕业生,二战美国陆军航空队总司令,1944年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军衔。1947年,陆军航空队独立出来成为空军。1949年,他“平调”成空军五星上将,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空军五星上将。他也因此成为唯一一位在美军两个军种中拥有五星军衔的军官。
  • 罗伯特·李,1829届毕业生,1852-1855年担任校长,南北战争中南军总司令。可惜站错队了,否则历史地位完全不一样了。

看到这么多五星上将,六星上将,有点晕了,稍微查了下。一星:准将,二星:少将,三星:中将,四星:将军(大将?)。五星军衔一般为战时使用保留,一共有九人获得,其中空军 General of the Air Force 一人(亨利·阿诺德),海军 Fleet Admiral 四人,陆军 General of the Army 五人,其中四人毕业于西点(另一个是乔治·马歇尔,战后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以他命名)。

再往上的军衔,俗称六星上将、特级上将。海军的叫做 Admiral of the Navy。国会1899年创造这一军衔,准备授予1898年美西战争中指挥马尼拉海战的乔治·杜威。结果总统提名时写错了,用的 Admiral in the Navy,而不是国会刚刚创建的新等级。1903年总统重新提名纠正错误。国会法案还规定,杜威去世后,该军衔不复存在,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陆军的叫做 General of the Armies of the United States,合众国诸军总司令,听上去够霸气。授予潘兴时,(另一个)总统又搞错了,用的 general in the Army。一方面让人觉得草台班子,但另一方面,这些头衔的区别也太小了,搞错了真的也是情有可原。

1976年美国建国两百年,给华盛顿追授六星上将。台面上的原因是当年他的级别是中将,但国父的级别怎么能被后人超越呢?众议员 Lucien N. Nedzi 的反对意见我觉得很有道理:华盛顿的地位已经如此之高,以至于给他一个现代陆军军衔只会让国会看起来很荒谬。“这就像教皇提出让基督成为红衣主教一样(It’s like having the Pope offer to make Christ a cardinal)。”

2021年,又有国会议员搞事,说1976年授权华盛顿晋升的法律实际上降低了格兰特在1866年被任命的等级。所以2024年又给格兰特追授六星上将。议员能不能为人民群众多干点实事,少来些这种虚头巴脑的?

现在西点的情况介绍感觉是他们的大型招生宣传展——学员四年学费住宿费课本费医疗保险牙医保险全包,每个月还发少量补助,这个包分量有多大懂得都懂。但毕业后必须在陆军服役至少五年。

教育理念

这个仿古希腊神庙体现了西点军校的教育理念。底部的Duty·Honor·Country(责任、荣誉、国家)三大核心价值是西点军校的座右铭。四根柱子分别是学术、军事、体能、品格,象征对学员的全方面培养。上方Leaders of Character,象征西点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领导者。

与体能培养相适应,学校很重视大学生的各类体育活动,麦克阿瑟强调:每个学员都必须至少在一项运动中达到运动员标准(“Every cadet an athelete”)。

校徽

校徽上有剑(象征战争)、雅典娜的头盔(象征战争和智慧)、秃鹰(象征美国)、13根箭(象征最初独立的13个殖民地)、橄榄枝(象征和平)。上面还写了学校座右铭和成立时间。

展览还简介了四年的教育内容,具体就不赘述了。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西点四个年级的学生不叫作freshman/sophomore/junior/senior,而叫做plebes/yearlings/cows/firsties。

游客中心旁边的博物馆(免费)一个月之前由于空调问题,一直关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好,这次只好错过了。由于西点军校的敏感性,不允许外人进入校园自由参观,而必须乘坐指定大巴跟随导游。我们是周日上午去的,大巴游跳过了学员小教堂,因为有礼拜仪式。在校园里拍了些有意思的照片,下面看图说话。有的是在车上抓拍,有的离得很远照的,大家凑合看。

女足在室内橄榄球场练习

橄榄球场

训练场地上“陆军打败海军(army beat navy)”的口号。西点附近有个旅馆也叫Beat Navy House

大热天中午,在格兰特学长雕塑的注视下,学员在操场训练。

身着制服的学员们从主教学楼走出来,旁边是华盛顿雕塑。

泰勒楼(Taylor Hall),校长办公室所在地,塔楼55米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全石砌砖石建筑。

临走发现游客中心外面还有华盛顿-罗尚博革命之路和极具辨识度的拉法耶特侯爵1824-1825访美的红框蓝底白字牌,跟哈特福德意外的梦幻联动,让我猝不及防。

革命之路经过西点

拉法耶特侯爵1824年9月15日访问西点,与学员见面并吃饭。1825年7月2日回程又来了一次。

最后附上拉重走法耶特侯爵访美路线西点这一站的官方视频: